弘扬中医药文化丨《中医药传奇》系列故事——华佗
超过PV浏览 | ??发表日期:2024-09-12 |
话说距今约1900年前的东汉末年,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。此人家在沛国谯县,也就是今天的安徽亳州。据传他是个矮个子,但因擅长医术又体恤百姓,被传为神医——他名叫华佗,就是今天人们称赞医术高明习惯说“华佗再世”的那个华佗。
相传华佗少时就饱读经籍,很有名气,还曾在徐州等地游学。他的性格豪爽仗义,却淡泊功名。太尉黄琬征召他做官,沛相陈珪举荐他当孝廉,本来能轻松“上岸”进入“体制内”,但都被他谢绝了。他只愿在民间默默做个好医生,用自己的医术为百姓解除病痛。
他四处行医,医术高明又扶危济困,深受四方百姓爱戴。因养生有方,虽年事已高却犹如壮年。他精通药性药理,对各科疾病只用寥寥几味药。煎好药病人服下病就好了,正可谓药到病除。应用针刺和灸法时,通常也只选一两个穴位,有了针感随时起针,疾病就随之而愈了。
发明麻药,行开腹手术,辨证论治,预判死期——华佗很神,但却无奈顿督邮的“房事”,外出者的酒瘾……
有的病不能用针刺和灸法,必须手术切除,但病人难忍剧痛怎么办?对此,华佗配制了“麻沸散”。手术前让病人以酒饮服,不一会儿就感觉不到疼痛了。于是华佗用手术刀剖开腹部,进入腹腔切除病灶,用桑皮线缝合刀口,结果很快病就好了。
华佗非常讲究辨证施治。有一天,官吏倪寻、李延都因头疼发热来找华佗看病,同样的病症华佗却采用了不同的治法,即让倪寻泻下,让李延发汗。对此华佗解释道:“倪寻是表证,得用发汗法。李延是里热证,所以用泻下的药物。”倪李二人服药后,次日早晨病就都好了。
李将军请华佗给妻子治病,华佗诊脉后说:“夫人是怀孕时伤了身子,胎儿留在腹内了。”李将军说:“夫人已流产过了,腹中怎么还会有胎儿呢?”所以,李将军没有相信华佗的诊断。
三个多月后,李将军夫人的病越来越重,就再次请来华佗。华佗肯定地说:“夫人怀的是双胞胎,一个因小产下来了,另一个还在腹内。”华佗给病人服药和扎针后,死胎随即产下。
华佗是神医,但对于那些不遵医嘱的人,也很无奈。华佗给一个姓顿的督邮诊脉后,嘱咐他说:“你现在虽然没有什么症状,但元气并未恢复,必须静养,切忌行房事,否则会危及生命。”当时因妻子远道而来探望,当夜督邮欲火中烧,肆无忌惮地“为爱鼓掌”,结果三日后便病发身亡。
徐某卧病在床,华佗前往探视时徐说:“我昨天请别的医生针刺了胃管,过后就咳嗽不止,心烦得很。”华佗诊查后说:“这是弄错了,针没刺中胃管,误刺了肝脏。如果你的饮食渐渐减少,五日后恐怕性命难保。”结果,徐某五日后就不治而亡了。
华佗见一名正在饮酒的男子脸色不正常,就询问他有什么病,那人回答说没病。华佗劝诫说:“你的脸色有急病的征兆,万勿再饮酒了。”因没有不舒服的感觉,这名男子就没把华佗的话放在心上。喝完酒乘车回家途中,男子突然感到头晕目眩,从车上摔了下来,到家当晚就死去了。
用调料驱除寄生虫,为治病而激怒病人,创五禽戏强身健体——华佗治病频出妙招,防病也有一套……
有个人因为咽喉堵塞,食物无法下咽,家里人便用车载着他去求医。病人一路呻吟着,痛苦不堪。华佗在路上见状,就停车去诊视,并告诉病人家属说:“路边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,你买三升来吃,病就好了。”病人吃下后,随即吐出条像蛇一样的虫子。
有个太守得了疑难病,太守的儿子请来华佗诊查后,称太守在盛怒之下病就会好。于是,华佗“演戏”,太守的儿子配合:华佗先是接受了太守很多财物,但却不给他治病,最后还不辞而别,并留下一封信大骂太守。
太守勃然大怒,立刻派人追杀华佗,太守的儿子故意阻拦。太守见亲人竟帮着“仇人”,盛怒之下吐出数升黑血,太守的病就这样不药而愈了。
广陵太守陈登烦躁郁闷,面色赤红,没有食欲。华佗诊脉后说:“您的胃中有好多虫子,会在腹内形成毒疮,是吃生腥鱼、肉造成的。”华佗配好汤药,陈登喝下只一顿饭的功夫,就吐出了许多小虫子。
华佗重视民间的治病经验。当时黄疸病流行,他便花三年时间试验、确定了春三月的茵陈蒿嫩叶的药效,以此救治了许多病人。
华佗还以温汤热敷,治疗蝎子螫痛,用青苔炼膏,治疗马蜂螫后的肿痛;用蒜亩大酢治虫病;用紫苏治食鱼蟹中毒;用白前治咳嗽;用黄精补虚劳……